今山西岢岚州以北,故楼烦胡地也;大同、朔州以北,故林胡地。——《战国策》
山西大同的历史至今已有千百余年,它位于山西,内蒙以及河北的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先秦时代,这里曾是北狄胡人的居地,后来并入了代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后,大同成了赵国的领土。它最辉煌的时刻当是北魏,拓跋家族将这里定作首都,并自此南下入主中原。
那里有云冈石窟,善化寺、九龙壁和华严寺,大同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中国市长耿拆拆
耿彦波出生于年,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不论走到哪里,总是带着一口朴实而又地道的晋中口音。他生于斯,长于斯,自年参加工作开始,就没有调离过三晋大地。
年2月,耿彦波从省会太原调任到大同,担任代理市长和市委副书记,同年七月命令正式下来,大同的市长自此由他担任。因为对山西古文化的热爱,以及从小对大同历史故事的耳濡目染,制定了自己的五年造城计划。
耿彦波决心以最大努力,发挥出大同的特色,他不想再让大同只靠能源过活,而是要让本应属于大同的历史荣光,重新照耀这片土地。但这项造城计划规模实在是过于庞大,以至于十万户住宅都要拆除,五十万人口都要离开家园。
同时大同还要背负上3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在耿彦波提出这项计划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面对重重压力的准备。造城计划启动,铺天盖地的麻烦都找上了耿彦波。
首先是大同领导班子的意见不统一;其次是许多家境贫寒之人,因为无法再另寻住处而要露宿街头;再次就是上级领导的保守谨慎;再者就是人口迁移的纷繁复杂,比如上学问题、户籍问题等等。
大陆导演周浩听闻以后,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耿彦波,用镜头记录下了繁华背后的人间疾苦,还有表面光鲜亮丽、但内心充斥着无法言说的辛酸的大同市长耿彦波。这部纪录片因为太过于现实,以至于无法在大陆上映。
它的名字叫《大同》,五年前在美国公映,并顺利斩获了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同年又拿下了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奖项。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
人们看了才知道,原来市长也会说脏话、原来市长也有着无尽的烦恼、原来市长也会流泪,也有那么多的不容易。耿彦波在山西的名号已经十分响亮,而《大同》的上映令他闻名世界,甚至就连英国广播公司也曾播放过这部纪录片。
这部作品中既有市长的辛酸,也有普通民众的无奈。它充斥着废墟式的残垣断壁,也满是上访者与钉子户和耿彦波的抗争。这些生活在最底层之人,只能靠着哀求与祈祷来挽回自己的一丝丝利益。
(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大同》中耿市长率性且认真,就如同《人民的名义》里的李达康那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那些偷工减料之人,耿市长破口大骂:你这个家伙,看着挺老实,怎么一肚子花花肠子。
面对手下那些不作为之人,耿市长义正辞严:你很失职啊,你赶紧打辞职报告,大同需要干活的,不需要什么官。这一幕,与李达康训斥孙连城是何其的相似。耿彦波从来都不打官腔。
他开会也不上纲上线注重形式主义,有问题就解决问题,简洁明了。但有一点他和李达康是很不一样的,后者注重的是政绩,而前者则更倾向于办事。在影片中,耿市长家人出现的画面很少,只有他爱人露过几次脸。
耿市长爱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不想活了?你昨晚几点睡的?今天几点起的?
耿彦波面对爱人的关心,他无法回答,只能简单的敷衍几句。
在与导演周浩的对话中,耿彦波说:
我只是想办些事嘛,她一个女人不能理解,我对升官发财也不痴迷,我只想做些事情。原来他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文人,进入体制内以后,这个梦想也随之湮灭。
来到大同的他痛心疾首,这么一座千年的老城却没有一丝古风古韵,全城都靠着煤炭发展,这注定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他为了大同人民的可持续发展,想要修建城墙,想要打出大同的特色旅游招牌。
只要这个牌子不倒,大同人就不会饿着,也不用再去掠夺式发展。文化牌,崭新路,特色城三位一体,就是耿彦波想做的事。这条布满荆棘的路,只能耿彦波一个人去趟。
既得利益者对其交口称赞,而受到不公平待遇之人对其破口大骂。不论是那个在寒风凛冽中等候耿彦波的老太太,还是质问耿彦波该如何教育孩子爱国的母亲,都是大同建城问题的缩影。
镜头前的耿彦波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惺惺作态,面对刁难,他直言不讳的指责;面对实际问题,他当场打电话解决;面对那些令人尴尬的局面,他也只能黑着脸,无法打破。耿彦波内心的想法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耿彦波自幼生长在山西,他知道煤炭给山西带来的机遇,也知道煤炭给山西带来的灭顶之灾。他个人能力有限,所以只能在权力范围内给大同带来最好的发展前景。
耿彦波曾想过,等到大同老城区建成以后,自己就可以安心的退休,以后安然的在这里养老,安度余生,但他的梦想,也只能是个梦想。在大同主政五年以后,耿彦波拿到了调任太原的命令。纪录片中出现一行字幕谁也不知道原因。
他走的那一天,百姓们早早的聚集在了他的必经之处。有人因为内心感念耿彦波的功绩,而哭天抢地的挽留;也有人因为政府还没有兑现承诺,而跪地磕头,不让耿彦波走。
面对这一幕,耿彦波这个在官场纵横数十年的男子汉,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他默默的说了一句话: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儿。耿彦波走了,给大同留下了三十亿美元的债务。
新任市长没有再继续建设老城的计划,镜头的最后一幕颇有深意,一边是满目疮痍、遍地狼藉的古城建设工地,另一边则是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三)、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这个年度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