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辽代和金代的寺庙雕塑你们了解多少呢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2/27

从一般的制作说,由于与宋代同时,并且是以文化低落的部族来统治中原,就必然要受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必然要奴役汉族艺人为其服务。因此,直接的因袭或继承中原的文化艺术传统是很自然的,这从很多的制作上都可以明显看出。

现存著名的辽代造像,较大者如河北蓟县唐建独乐寺泥塑观音像。寺重建于辽统和二年()。像为辽塑,高16米,仅次于龙兴寺北宋铜铸像。从雕塑艺术上来评价,这类巨型造像,远不及形体较小者能显示出造型的优点。如山西大同上下华严寺和善化寺塑像以及辽宁义县奉国寺辽代塑,像等连同独乐寺观音以及神龛后壁的菩萨立像,都是属于这类的优秀制作。大同上华严寺建于金天眷三年(),寺内大雄宝殿所塑五佛像和胁侍菩萨,天王等,似乎已非金代原作。(图片见《中国建筑》图版70,文物出版社年出版)。而建于辽代清宁八年()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薄迦教藏”殿,为辽重熙七年()建,原为保藏佛教经典的“天宫壁藏”所在。殿内塑三世佛以及胁侍弟子、菩萨、天王等,其造像的格式和风格虽然与宋代佛寺造像无甚区别,但在艺术造型上所有的塑像多是“容貌丰满,衣饰飘带流畅自然。尤以合掌露出笑容的菩萨像最为生动,塑法罕见,为我国现存辽塑中的精品。

山西大同市,在佛教艺术方面不仅有最早的云冈石窟,唐、宋时代的佛寺建筑也是很多的。除著名的晋祠和上下华严寺之外,还有唐建开元寺,经后代几次重建改称今名的善化寺,也是和华严寺同祥,都是保存到今天的辽金佛寺。善化寺内的大雄宝殿,重建于金大定十六年()。殿内正坛塑有五方佛和弟子菩萨以及护法二十四天像,体态丰腴,比例适称,佛菩萨姿容凝重秀美,衣带线纹流畅二十四天,亦仪容端庄,神态各有不同。寺内现有金代碑石,对于这一组塑像曾有“侍卫贡献,各执仪物,皆塑于善工,仪容庄穆,梵相奇古,慈悯利生之意,若发于眉宇,秘密拔苦之言,若出于舌端”。也足以说明善化寺塑像很早就得到称誉了,现有塑像虽经元、明、清各代装銮绘彩,但基本上仍保存有金代初塑的风格,它与同地华严寺塑像相对比,显然高出于上华严寺经过明清改装或改塑的佛菩萨组像,但却有逊于下华严寺薄迦教藏殿内的辽代制作。就拿被前人誉为“塑于善工,仪容庄穆”的二十四天组像来说,从眉宇神态直到服饰衣褶在塑作手法上都难免流露出某些呆滞而缺乏生动的明快的感觉。

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在义县城内东北隅。寺建于辽开泰九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辽代佛寺建筑之一。寺内大雄宝殿塑有七佛坐像,每一佛前塑有一对侍立的菩萨,另有为之相配的供养天以及护法天王等。由于佛殿虽经历代重修,但并未完全改建,因此殿内塑像也大体上保留有原来的造型,特别是身高2.5米的十四躯胁侍菩萨,由于是各自单独地立在佛前,体躯细长,易于破毁,虽经后代不止一次地补修装塑,但因为数甚多的胁侍菩萨,其形态大同小异,在修复补塑时可以彼此互作参考,所以较易于保存着原有的造型样式。

但这一组菩萨像的造型,与大同华严寺同一时期的同类型塑作,在形制风格上有显著的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地区师承不同的原因。即奉国寺菩萨造型简洁,仍保存有唐代,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盛唐时代的形象风格。衣裙装扮和上身裸露的式样,也都保留有敦煌唐塑的遗风,至于奉国寺的七佛塑像,形体虽大(连台座高达8米),但神态杲板,造型拙滞,通体纹饰繁褥,尤以神光饰纹的琐碎简陋,说明这些塑像的改塑时代有可能晚于明代,还有人在近年装修佛像时曾在已破的佛胸内发现有清代“康熙通宝”铜钱,并据碑记载:清初有一次大地震,奉国寺塑像遭到严重破坏。更足以说明奉国寺佛像在清代初年是曾有一次大的改装改塑工程的。

辽宁义县奉国寺的菩萨塑像,从整体造型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了盛唐敦煌造像的特点。所有的十四躯立菩萨像,多神态自然,比例适度,肌体和服饰的表现,都具有其应有的质量感。有很多同时代的宋塑菩萨,还不能达到这种逼真的写实程度,这可能是与雕塑制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在辽宁旅顺博物馆,藏有一件铜铸释迦立像,其造型手法和风格是很特殊的。特别是对于所穿著的袭裟的处理,与一般佛像有显著的不同,并且富有艺术的表现特点。形体的解剖比例,很为适称。从形象风格上可以推断为辽金佛教造像中的出色制作之一

但上述的一些辽代雕塑,从总的风格说,它与同时期的宋代雕塑同样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中原文化艺术有着相互的关系,但似乎还难以代表辽代雕塑的全面貌,例如,在内蒙自治区林西县辽建白塔,塔身装饰有件浮雕狮子和狮奴,可说是真正属于契丹族的制作。虽然在内容题材上仍是沿袭着唐代雕塑中多见的“昆仑奴”牵狮子,但从表现形式看,它所特别具有的泼辣奔放的气质,充分体现了漠北草原部族的豪强性格。

以上重点论述了与北宋同时的辽代寺庙塑像,至于金代的制作,除上述大同善化寺较为出色的一批塑像以外其他制作,由于金代在时代上较北宋为晚,从总的造型上说,它也是承袭了宋代已至辽代的风格。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造像和辽阳广祐寺金大定年间造像,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制作。另外如上述旅顺博物馆所藏释迦立像以及另外的两件木雕菩萨,都与宋代后期的风格相类似。我们如果拿它与辽代造像相比较,显然可以看出,金代造像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毕竟显得重叠繁复、大有身体不胜负荷之感。这说明了宋代后期,即南宋及其同时的雕塑造像,在艺术造型上,很明显地呈现出纤弱无力,尤其缺乏神韵。这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雕塑在北宋后期及其以后的一个总的特征。

文章由百家号作者原创撰写,未经允许,切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