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龙门石窟一座因政治手段而兴起的石窟瑰宝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2/30

洛阳的古都文化确实是令人着迷的,不说如许的洛阳周边美景,单是一个龙门石窟,就足以让洛阳屹立中原不倒了。近三年内曾经前后去过了3次龙门石窟,对我这个外省人来说,实在是难得了。尤其是第一次去龙门石窟,自己一个人兴奋的要命。当第一次见到那宏大的石窟布局时,说实话,竟然有些激动不已。或许是抚摸着的斑驳石壁,清晰的告诉我,这是多年前的古人曾雕琢过的石头时,所带来的跨越时间的感触。也或许是当我辈凡人面对如此之多的满天神佛时,那神圣的庄重感,让我心中悸动难平。

洛阳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洛阳石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余年之久。最早的距今已有多年了,真可谓是千年传承了。因此也是闻名世界,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年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要说这龙门石窟,建造的确实很是气派,沿河两岸而建,西山上是主要的景区,几乎整个西山石壁上,密密麻麻都是大小洞窟。其中最大的当属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据佛经说,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姿态庄重,也是我们在外经常看到的洛阳龙门石窟的对外宣传图。

可惜的是大多数的洞窟都破败不堪,一大半的都只有洞,佛像被砸毁或者掠走了。看资料说是既有唐武宗时期的灭佛运动,也有清末和民初的盗抢。更有民国政府为从南京迁都洛阳,修建龙门西山下道路时炸毁了大量的山麓佛龛。使得现在许多头像、碑刻、浮雕陈列在日本、美国的各种博物馆中。令人痛心不已。走到底,通过横跨伊河的大桥转到东山上,上面就只有很散落的零星的小洞窟了。不过东山上有蒋介石住过的香山寺以及白居易衣冠冢的白园,也是小品景点,值得一看。

当初这北魏孝文帝,说起来开凿这龙门石窟也不单纯是为了礼佛,也有他的政治目的。北魏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而鲜卑族也是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后来趁着“五胡乱华”时期,定都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大同。而这孝文帝,拓跋宏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年迁都洛阳。而此时期,佛教兴起并得到空前发展,为了移风易俗及坚强控制中原的进程,同时为了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与民族融合,这才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只是锐意进取的孝文帝,32岁就英年早逝,很多新政及改革没有推行下去,否则历史的格局会有些不同吧。

如今伊河依旧大江东去,可是当年的雄才伟略却早已经湮灭于历史,空留大佛依然笑看众生。

世人聒噪数十载,大佛不语立千年。

无树菩提非台镜,明心见性现空灵。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