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三越娘子关,再上风陵渡,大同云冈石窟4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0/18

云岗早期石窟为第16~20窟,也称为昙曜五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它们窟制相同,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像雕饰奇伟,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

第16、17窟是一组双窟。第16窟又叫立佛洞,主像为释迦立佛,高13.5米,波纹状发髻,清秀俊逸。佛像身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

第17窟又叫弥勒三尊洞,窟小像大,主像是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臂着钏,斜披络腋,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

第18窟又叫立三佛洞,是昙曜五窟中最豪华的一窟。正中主佛像高15.5米,头戴莲花纹三珠冠,中刻小坐佛,冠下束发垂肩,眉眼细长清秀,鼻翼俏媚,紧贴主佛两侧的胁侍是两尊菩萨及十大弟子像。

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佛像耳轮齐肩,下颌崩毁。举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撑。衣纹简洁明快,轻薄贴体。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20窟又叫白佛爷洞,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部圆润,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的象征。四周的墙壁上雕有菩萨和图案。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

第39窟又叫塔窑洞,是西部著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中心有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