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从佛教的发展和沿袭,看文化的力量如何对艺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5/1/17

今年与友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了山西大同。选择此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想去云冈石窟看看。除了云冈石窟之外对大同不甚了解,加之此行非常仓促没有做什么攻略。然而实地感受后,收获了不少惊喜。在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现存的古建筑、古墓葬、古遗址、古寺庙等等,不同时期、不同特色的宗教、文化、艺术与人文在这里碰撞、融合,迸发出别样的风情与活力。

恰巧最近在读《中国艺术与文化》,其中有一章“佛教时代”,以南北朝为开端,讲述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中主导地位,同时佛教在中国的扩大和兴盛。其中自然会讲到在中国佛教文化和石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云冈石窟。于是,我的旅行经历和体验与书中的介绍产生了奇妙的链接,让我对佛教文化和艺术的感受更加深刻,体验的维度也更为丰富。这大概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

《中国艺术与文化》是一部西方学者写的关于中国文化和艺术史的著作,它既反映当前的学术研究,又通俗易懂。作者杜朴是中国艺术领域的权威学者。另一位作者文以诚是著名的中国画研究专家,也是晚期中国(宋代至今)艺术领域备受尊崇的学者。

通过“佛教时代”这一章不难看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沿袭中,文化力量对其艺术审美的演变有着深远影响。

据史料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明帝时期,“汉明感梦,初传其道”的说法最为有名。佛教在魏晋时期得以广泛流传,一方面是由于它为了在中国立足生根,表现出强烈的调适性,对义理、传播方式等做了改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自身理论建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魏晋时期时局动乱不已,使人们普遍感到“人命若朝霜,人生若尘露”。人们需要一个出口来排解这些情绪,而逐渐融入中国文化的佛教,无疑具有这样的力量。

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云冈石窟的建造。云冈石窟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大规模兴造的皇家石窟寺。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世俗化及民族化的演进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中国文化对其艺术审美和风格的影响,从佛像的服饰的演化中可以得到印证。服饰兆示了很多事情:对举止规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