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丨安岳县文管所83岁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5/11
白癜风诊疗指南 http://www.tlmymy.com/m/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王祥龙记者田雪皎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如果将境内的造像首尾相连,足足有5公里长。石窟的开凿年代从五代、唐宋延续至明清,甚至现在还在开凿,是鲜见的继续生长着的石窟群落。

1月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发起“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采访活动。在全川范围内寻找属于四川人的文化记忆,激起游子乡愁。

2月12日,83岁的资阳市安岳县文管所首任所长唐承义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荐安岳石刻作为天府十大文化地标之一。

唐承义介绍,现查明的摩崖造像已经超过处,安岳石刻是上承云冈石窟,下启大足石窟的杰作。石刻文化在此传承千年之久,称之为天府文化地标丝毫不过分。

首任文管所长

脚步丈量安岳土地全县寻找摩崖造像

资阳市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幅员面积平方千米。年到年三年时间,这片土地上遍留他的足迹。他是唐承义,今年83岁,安岳县文管所首任所长。

“年,安岳县文管所成为独立机构。主要负责安岳石刻的保护和宣传。”唐承义说,担任首任所长,因为他是一名文化青年,最喜好历史文化,石刻文化正是其中之一。

上任之初,手下5个人,兜里一万块钱。如此“低端”的配置让唐老发了愁。“当时根本还摸不清家底,安岳到底有多少摩崖造像?需要如何保护?”

搞不清就查清。唐承义动员手下的5个人以安岳县岳阳镇为中心,向四周丘陵山区幅散搜寻。

“当时哪里有车,即便有也没路可以开车。”唐承义介绍,凭着一双“劳动鞋”,他们花费三年时间,足迹遍布全县。

每到一处,做好记录,安排鉴别。就着咸菜馒头的午饭,唐承义等5人终于把安岳石刻家底摸了个大概。接下来又是徒步前往各乡镇、各派出所,宣传安岳石刻,号召全县人民保护石刻,留存石刻文化。

摩崖造像惊艳

已探明处摩崖造像精美承云冈启大足

“年,安岳普查石刻造像是处,超过10万尊摩崖造像。现在已经探明多处了。”说到这唐承义颇为自豪,安岳本身就是一个石刻公园,走到哪里都有精美的摩崖造像,石刻文化是每个安岳人的文化乡愁。

安岳石刻的精美,在于造像雕刻的艺术、彩妆绘制的超绝以及规模的宏大。安岳石窟开凿于启始于南梁武帝二年(公元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

安岳石窟拥有几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21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观、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安岳石窟除少数遭受自然人为破坏妆彩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型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洞藏绝版佛经

绝版佛经《唐三藏经》藏身国内最大摩崖经窟

安岳石刻文化精在摩崖造像,奇在石刻经文。卧佛院内的55个藏经石窟,其中有4个8平方米左右,里面看不到一尊佛像,终年铁门紧锁。

但凡开门,盛唐气象便跃入眼帘:唐人娟秀、遒劲的小楷从上而下爬满岩壁,飞天在经文中飞舞……唐时工匠们留下的满壁经文石刻,竟如雕版印刷一般精美、工整。

唐承义介绍,年时,文管所发现保存完好的15窟,佛经刻字面积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20余部70余卷40余万字。

“北京房山区石经山也有九个刻石藏经洞,约万字,但是刻于石板上。”唐承义说,他与国内专家走遍丝绸之路上的所有石刻,最终得出结论:卧佛沟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摩崖经窟,与北京房山石经,可谓是一北一南两座“中国佛教艺术宝库”。

附近的居民介绍说,唐三藏与孙悟空到西天取的经,就保存在这些经窟中,其中便有一部《唐三藏经》。

唐承义说,这里确实收藏了盛唐时期民间最流行的所有经典,但经窟中只有一部《檀三藏经》,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听成了“唐三藏”,以为是《西游记》里的唐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文和统计发现,《檀三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的绝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