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俐方非
8月29日、30日连续两晚,歌舞剧《北魏长歌》在保利剧院精彩上演,正式拉开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的演出帷幕。作为山西省唯一参演院团,也是参演本届艺术节为数不多的地市级院团,大同市歌舞剧院的主创和演员们以饱满的艺术激情和动人的舞台呈现,带领首都观众跨越千年时空,共同感受北魏平城时代壮阔的历史,也为好戏连台的艺术节展演打响了头炮。
歌舞剧《北魏长歌》是大同市近年来接续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从年立项到年搬上舞台,历经多年不断打磨精进,仅剧本就六易其稿。该剧取材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在平城建都时的历史,以云冈石窟开凿前因作为故事的大背景,以文成帝拓跋濬的成长作为叙事主线,选取鲜卑民族“立子杀母”的传统作为故事切入口,在拓跋濬与汉族大儒之女冯燕的唯美爱情中,在拓跋濬与祖父权力纠葛下,再现了两代君王之间的传承与变革,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北魏长歌》的主演杨昡琴介绍,为了筹备此次十三艺节演出,大同市歌舞剧院再次对该剧进行了新一轮打磨和调整,增加了十几分钟的戏,用以表现拓跋濬废除鲜卑旧习、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我在剧中演的是年轻时候的冯太后。与众多史书典籍中描写的女政治家不同,剧中的冯燕接地气、有灵气。她和拓跋濬相遇相识相爱相守的过程实在精彩,就像平日生活中的夫妻,有摩擦,也有甜蜜。同时这个人物又不失筋骨,立意有深度,大篇唱段和台词突出了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主题。”
“这一次能来北京演出太幸运了,我们团台前幕后来了约人的团队,每个人都是铆足了劲儿,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展现北魏历史风云人物的艺术精品讲好我们的大同故事,打造属于我们大同自己的文旅品牌。”杨昡琴透露,此次演出是《北魏长歌》第一次在京亮相,“去年我们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了‘圆梦奖’优秀剧目奖,遗憾的是因为疫情只能在线上演播,这一次来到北京的剧院和观众见面,终于是‘圆梦’了。”
整台演出中,恢宏大气的舞台设计,风云壮阔的历史故事,声情并茂的演唱和表演,让观众快速融入北魏平城时代的历史情境,全场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剧中“民族融合、天下大同”的主题更引发了观众深深的共鸣和思考。带着孩子前来观剧的曹女士说,通过这部剧她对大同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希望有机会去大同看一看云冈石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