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1921年,一个瑞典人说中国彩陶是西方所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3/25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年,北洋政府重金聘请一个瑞典人当矿政顾问,想利用他的专业寻找国内的铁矿、煤矿资源,没想到他却发掘了震惊世界的仰韶文化遗址,帮中国开启了现代考古事业的大幕。

今年时值中国考古百年纪念,本期

以史为鉴特搜集资料撰写本文,致敬中国考古事业一百周年!

图注:安特生

年的中国,清帝刚刚退位两年,袁世凯正在改组北洋政府为总统制,打算独揽大权,此时在遥远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位地质学家接到了万里之遥的东方古国发来的聘书,邀请他担任中国农商部矿政顾问。

这位地质学家名叫安特生(JohanGunnarAndersson),时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是全球知名的地质学家。他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的两次南极探险经历,并且写出了《世界铁矿资源》和《世界煤矿资源》两本著名的地质著作。

但是此时的安特生却经常郁郁寡欢,原因在于学识水平远远不如他的瑞典同行斯文·赫定。

在安特生选择南极探险时,他选择了神秘的东方古国去探险,并且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楼兰古城,成为全瑞典甚至全世界炙手可热的地质学家和探险家。而安特生选择的南极却因为航行条件和技术条件,获得的研究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图注:在南极考察的安特生(左一)、旁边两位是卡尔·拉森(-)和奥托·诺登斯科尔德(-)(摄影师)

此时接到了北洋政府发出的邀请,安特生马上决定辞去瑞典的一切职务,开始前往遥远东方的行程。

安特生先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出发,先抵达印度,再从印度转而向北,从陆路进入新疆,然后沿塔里木河前往向中国内地。

在清朝末期,整个中华大地已经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列强除了经济的掠夺,在文化上的掠夺更是极为惨烈!

图注:清朝末年,中国精美文物被殖民者疯狂、破坏性掠夺

什么敦煌莫高窟、西夏黑水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全国各地无数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文物遭到西方“探险家”毁灭性的破坏。

到清帝退位,民国建立后,西方列强虽然没有停下搜刮中国文物的脚步,但是表面上看起来有政府的管理,没有那么嚣张了,他们开始通过政府顾问、传教士等其他的途径来搜集中国的矿藏资源和文物遗址信息。

北洋政府虽然明白对方的想法,但是自己没有技术能力去做这些事情,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安特生之所以被中国北洋政府聘为农商部矿政顾问,授权他在中国从事地质调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北洋政府认为瑞典这个国家是“西方几个没有帝国野心的国家之一”。

图注:安特生收藏的各类文物

而安特生一来是瑞典人,二来他一度担任万国地质学会秘书长,在国籍、学识上都是上上之选,于是北洋政府就千挑万选选择了安特生来中国担任顾问。

安特生来到中国后也的确没有辜负给他的信任。

安特生很快就在中国发现了一个铁矿,北洋政府对于他的效率很是高兴,又赋予他更多的权限,此后安特生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发现了河北宣化烟筒山铁矿,辽宁沙锅屯洞穴遗址以及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完成了《中国的铁矿和铁矿工业》和《华北马兰台地》两部调查报告。

图注:周口店遗址也是安特生率先发现的

但是这一切都比不上安特生的另外一项发现,这个发现正式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大幕,并且让安特生名声大噪,这一个发现就是:渑池仰韶文化的发现!

年,安特生在河南西部考察矿藏时,发现当地有“龙骨”,于是安特生抱着为瑞典的博物馆收集一些“化石”藏品的想法,号召各地的瑞典传教机构留意“龙骨”的信息。

但是此时安特生的重点放在了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就让自己的助手刘长山去洛阳地区考察。

图注:仰韶彩陶

年底,刘长山带着搜集到的多件石刀、石斧以及零星陶器来到北京,这些石器均购自同一个地点——仰韶村。这一切让安特生对于河南西部这个小村庄抱有极大的兴趣。

安特生从矿藏考察转向古生物化石、古代文明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中国政局动荡,安特生无法安心考察矿藏,于是无奈之下把工作重点转向古生物化石的收集。

图注:居中安特生(左二)在仰韶村考察,左一是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老者是仰韶村村长王兆棋,右侧是当地官员王茂斋

年4月18日,安特生亲自来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进行考古调查,安特生从渑池县城一路徒步走来。

在仰韶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些被流水冲刷露出地面的陶片和石器的剖面,之后他们发现了更多夹杂着灰烬和遗物的地层,其中就有引人注目的彩陶片。

图注:安特生在仰韶村

经过这次探访,安特生决心先发掘这里的文物,于是给当时的农商部部长张国淦和地质调查所负责人丁文江、翁文颧递了请示报告,报告仰韶村的发现。

当时安特生建议:鉴于中国没有保护史前遗址和文物的法律,请允许他购买当地土地以便保护和发掘该遗址。

虽然安特生的建议没被通过,但是仰韶的文物发掘还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复,年10月27日到12月1日,在中国地质调查所、河南省政府和渑池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共同发掘仰韶遗址,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图注:安特生发现的仰韶文化石器

在仰韶村,安特生们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石器、陶陶、骨器,根据安特生在其年出版的作品《黄土的女儿》(英文版)中的记载:

安特生和几个助手到达渑池后,住在县城西关福音堂(瑞典籍牧师史天泽传教处),由县政府知事胡毓藩指定第三科录事王茂斋陪同,并派警察护送去仰韶村。安特生从县城东一里河东北上,到达仰韶村,住于村民王兆棋家,共居住了8天。

安特生每天忙于观测、照相、收集器物,在村南的冲沟断面上发现有灰层、灰坑和陶片的堆积,在堆积的下层还发现了精致的彩陶片和石器共存。又经过一天的观察发现一件石锛和一些彩绘陶片。

安特生将收集的大量石器、陶器和部分骨器、蚌器装为4个木箱,仍用火车托运回地质调查所。

图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但是当时流行的观念是中国没有史前文明,仰韶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时考古基本上都是以西方人的理论为主,早在清末时期,就有李希霍芬等西方人提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这个意思就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源头都是西方传递过来的,借此贬低中国文化。

图注:丝绸之路的命名者李希霍芬

年的时候,一个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就瞎编了一个《中国上古文明的西方起源》的故事,里面说道:公元前年,两河流域的国王Nakhunte率领巴克族从迦勒底亚(两河流域一带)出发,翻越昆仑山,历经艰险来到了中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此后,巴克族四处征伐,传播文明,最终奠定了中国历史的基础。

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后,在他的著作《中国远古之文化》中也认为仰韶出土的陶器、石器和中亚亚诺文化、俄罗斯的脱里波留同期的文物有极大相似,因此中国的彩陶应该都是西方传到中国的。

图注:安特生在《中国远古之文化》中提出的彩陶西来说地图

为此,安特生在发现仰韶文化后,还专门从河南再往西,去甘肃青海一带考察,打算找出一条彩陶西来的更多的实证出来。

对于安特生而言,“中国彩陶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个假设,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精英来说,安特生的这种说法给了本来就破碎不堪的民族自信再次沉重一击,也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许多中国人也开始主动投身于考古事业,去寻找证据,证明中华文明是本土就连绵不绝的。

图注:年梁启超之子梁思永(右一)在安阳考古,左一是傅斯年

年冬,李济和袁复礼在山西夏县西阴村进行考古发掘,开启了中国人的考古事业。

年,从哈佛大学留学回国的梁思永主持了安阳后岗发掘;

年,考古学家夏鼐对甘肃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

梁思永在安阳后岗发现了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文化层由下而上的三层堆积。这三层文化前后堆叠,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中国历史是一脉相承的,不存在外来输入的情况。

图注: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夏鼐nài

而夏鼐在甘肃齐家文化的研究则证明了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考古上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在地层分析、年代确定时误以为甘肃的齐家文化比仰韶文化要早,因此他认为中国的彩陶是从齐家文化传到仰韶的。

但是夏鼐发现恰恰相反,事实上齐家文化的时间比仰韶文化要晚,这就证明彩陶不是从西向东传的,而是从东向西传的,这也直接打破了安特生的“彩陶西来说”。

面对越来越多的证据,安特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

安特生虽然一度因为仰韶彩陶西来说被批判为帝国主义分子,但是比起其他破坏性掠夺中国文物的所谓“探险家”,安特生的表现要好很多。安特生在中国取得了重大的文物发现,还邀请瑞典皇太子古斯塔夫访华,与中方定下考古协议,安特生的收藏先运到瑞典研究,然后两家平分,最终所有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出版系列中。

而且,安特生回到瑞典,筹建了东方博物馆之后,从年到年,他确确实实将一半的文物分七次还给了中国,只可惜这批文物后来全都毁于战火。

今年是年,中国考古事业公认的起点就是一百年前年仰韶文化的发现,可以说安特生作为一名瑞典人,不仅给中国考古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还给中国带来了比过去广阔得多的视野,因此在仰韶文化遗址博物馆的门口,也为安特生树立了一座雕像。

图注:安特生铜像

如今我们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再次回味那段历史,就会发现,在全世界各大洲,都诞生了各自的史前文明,并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美现象。

硬生生地把中国文明说成是西方传过来的,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这是当时殖民者的一贯做法,甚至现在还有人还在延续这样的思路,这是我们要批判的。但是同样地,硬要把古希腊、古埃及的文明强说为是中国传递过去的,这种粗暴的民科做法,同样是我们要批判的。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

《中华远古之文化》

《“仰韶文化西来说”是如何终结的?》

渑池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渑池县志》

The‘Discovery’oftheYangshaoCultu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