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小编碎碎念我们都是考研人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3/12

距离考研还有两天,广州日报的编辑记者也来为考研学子打call,他们也曾是考研大军中一员,为了自己的梦想奋斗着。考研有多吸引人,某位记者37岁时,依然想追梦;考研有多难,某位编辑,经常边备考边掉眼泪;考研要多努力,有位编辑每天雷打不动,从早上7点半学到晚上11点;考研要如何弥补高考的遗憾,有位记者不仅从统计学跨专业到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也从吉林大学来到了复旦大学。谁说工作后就不能考研?广州日报的编辑不惧改变,想到就马上行动!

37岁高龄的我,考上研究生了!

(本科专业:国际新闻专业报考学校: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

年,37岁高龄的我,考上研究生了!“努力虽迟仍到”,这大概是我接到通知书时内心的第一反应。

35岁时,人生陷入迷茫。老师一句“边画边寻找方向”的点拨,令我下定决心开始系统学习工笔花鸟画技法,实现小时候的绘画梦。于是,我开始白天扮演好记者角色,采访、写稿,晚上在画室加班画画。从绘画中得到的力量,令我想更深扎入艺术中,而读一个美术史的硕士学位,是我能想到最有驱动力的方式。从决定、报名、备考到考试,我大概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

这七八十天大概是我人生里最努力的时候,也是我同时面对最多事情的时期——工作、家务、装修、儿子棉哥小升初……事情被分为紧急、必要、重要和非必要,除了好好采访、写稿以保住饭碗,跟进棉哥的备考外,生活突然变得无足轻重,会友、娱乐一概拒绝,个人需求被降低为“只要能吃饱穿暖”,在家的时间我总是蓬头垢面。

然而,心中却生发出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无论是清晨苦读,还是夜半秉烛,无论读到云冈石窟、青绿山水、《鹊华秋色图》,还是读到庞贝古城、蛋彩画、《蒙马特大街冬天的早晨》,心里总是涌动热切和激动,血液里仿佛冒着热气,想化身海绵把所见所闻吸收进身体里,让艺术的美好知识把自己变得充实、饱满,充满能量。也许这就是“有所爱,有所期待”?为了隐约却似乎伸出手就可以触及的未来。

转眼到了考试的日子。第一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开车从家往大学城,天开始下雨,我跟着导航走了一条往常没有走过的路。在陌生的红灯口停着时,雨势正急,雨刮忙个不停,红灯和街灯的光在前车窗的雨水中光怪陆离。许多人不理解我有什么必要去读一个“老年研究生”,也不理解我为何不读一个看起来更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传播学硕士,而去读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虽然期待读研给我带来新的机会,但这个机会是什么,我并不清晰。然而,这正是一条我没有走过的路,而在天亮之前,我有勇气一个人在黑暗里走着。也许前面有滂沱大雨,也许有不明朗的灯光,但未知竟比以往任何一刻更吸引着我向前走。

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心情反反复复。等到终于出了成绩,等学校分数线,过了分数线,又等复试入围通知。这心情竟似乎比高考更磨人。复试最后一关是面试,进门一眼看到正中央一张微笑的脸——这才是我第一次见到“导师”的面。我被考官们问得最多的,是“你有一份做记者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来考研”。虽然听起来很官方,但“热爱”“想要学更多”是真心的回答。

查到复试成绩的前一天,我接到通知儿子棉哥被第一志愿中学录取的电话。还记得我当时正坐在竹林下的石凳上接电话,听完电话,抬头望着头顶翠绿的竹枝竹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因为我知道他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知道他值得这个回报。当收到自己被录取的消息时,我又哭了一场,既觉得自己得偿所愿,又有一种受宠若惊、感到被眷顾的心情,并且再次相信“努力终有回报”的公平。

就这样,我幸运地获得了定向委托培养的机会,也获得“很励志”的评价,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以工养读”的研究生生活。(木木)

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选项

(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报考学校:中山大学世界史专业)

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会在家乡当历史老师,衣食住行、甚至婚姻大事可能都会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如果不考研,我可能不会在广州学习生活,在北方长大的我,可能要很久以后,才会邂逅这个四季如春的花城。如果不考研,我可能已经开启养娃模式了,像许多家长一样,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娃身上,希望娃能有出息一点……其实考研是我人生的必选项。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想自己做一次选择,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对选志愿毫无头绪,便将选择权交给了父母,我错得有些离谱,用四年明白,人生的选择权要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考研填志愿时,父母又来“出谋划策”,好在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主意的人,我力排众议,选择了中山大学。考研很难,16本参考书目,我要在6个月里复习3遍,有时候心情浮躁,一上午根本看不了几页,我经常会掉眼泪。和我一个宿舍的3个小伙伴,陆陆续续放弃了考研,但我想考研的心从未改变,我的最低要求就是走上考场,做完试卷。有时候,我也会想,到底有多少人报考了中山大学世界史专业,我的竞争对手又有多少人,他们复习得怎么样了?想完之后压力更大了……但朋友的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勇气。

我开始安心备考,因为不喜欢固定座位,所以每天学习的位置都不一样,我会拿着教材边看边想;会拿着彩色的记号笔,一遍遍地过考纲;拿着厚厚的参考书,找一扇窗,开始回忆重点……到了12月,四六级考试后,就到了考试月,走到哪里都是努力学习的学生,我就待在宿舍学习,临近考研,我很焦虑,复习质量也大打折扣。为了方便考研,我订了离考研点很近的宾馆。到了宾馆,甚至到了考研考场的那一刻,我才知道,我内心对考研有多期待,多想取得一个好的结果。之前,因为考研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一直在安慰自己,考不上没关系,也不敢期盼在千军万马之中,我能成功“上岸”,虽然很努力,但是我很害怕最后是不好的结果……如果是期待值是十分,在我的描述中竟只有三分期待,原来,我一直在欺骗自己。

不过,我在考场上看到中大专业课考题时,竟也有一种圆满的感觉。因为这一次是我自己的选择。准备复试时,我把图书馆能找到的、与专业方向有关的书籍全都抱回了宿舍,把专业方向上专家、学者的论文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最后终于考研成功。在中大读研的这三年,是我从未预料到的精彩,考研是我这一生做得最正确的事情之一。(曹腾)

这么努力都考不上研究生,我就不“二战”了!

(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报考学校: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大学四年,除了忙学业、参加竞赛等活动,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校报里,想选题、采访、编辑都是我喜欢做的事啊!出于兴趣、专业报录比的考虑以及对暨大“彩虹门”的向往,我在选择考研院校、专业时并没太多犹豫。

然而,报考新传专业在文学院考研大军中无疑是异类,同届、往届压根没有可以请教的对象。此时,万能互联网拯救了我这个“两跨”小白,源源不断的干货攻略等着你来挖掘,从复习方法到时间规划一应俱全。素未谋面的新传专业同学有着分享精神,复习期间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