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王雪娜
“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艺术联展,是数字化带来的可能性。”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说,通过VR、3D打印等数字化手段呈现,可以让不可移动的石窟寺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数字化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张焯说:“从漫长的历史角度来看,已经岁的云冈石窟,风化乃至消失,似乎不可避免。数字重生,但对石窟寺来说,是非常现实甚至紧迫的议题。”
张焯介绍:“从年开始,我院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多图像近景拍摄测量技术,同多项数据融合,把石窟的所有信息高精度完整的保存下来,用数字方式保存下来,让他在数字世界达到永生,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
“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作用有很多,首先就是真正让文物‘活’起来,从洞窟复制3D打印到壁画的复制对于有残损的洞窟,利用老照片、通过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数字虚拟修复,再现石窟艺术原貌”张焯说。
在张焯看来,数字化技术,除了能记录石窟的真实变化,还应该深入挖掘石窟寺造像的艺术价值,展现出真正的艺术之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有足够精细的数据保存并传承,注定消失的石窟将得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生。
“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嘱托,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张焯说,文物事业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石窟寺文物“走出去”,传播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金名片”。
编辑:洛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