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以开凿云冈石窟,而名满天下的北魏高僧昙曜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1/7

对于昙曜生卒年代的考察,网络几乎没有,等于大海捞针。有关典籍也并未留下昙曜生年的明确记载。然而仔细推敲一番有关史料,其生卒年似乎还有端倪可眺。

1、昙曜于和平初年(年)接替师贤为道人都统,并同时更名为沙门统的,延兴二年(年)“有司与沙门统昙曜令州送像达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使道俗咸观实相之客,普告天下,皆使闻知。”延兴为孝文帝之年号,也就是说,孝文帝执政初年时,昙曜仍是沙门都统。

2、据《魏书·释老志》载:“又尚书令高肇奏言:“谨案,故沙门统昙曜,昔于承明元年(年)奏凉州军户赵苟子等二百家为僧户,立课积粟,拟济饥年,不限道俗,皆以赈施。”高肇为尚书令,时在景明初(年),“景明初,世宗追思舅氏,征肇兄弟等。”“是年,咸阳王拓跋禧诛,财物珍宝奴婢田宅多入高氏。

未几,为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冀州大中正,尚世宗高平公主迁尚书令,所以高肇上书世宗帝的“奏言”,应在景明年间(-年),而高肇在“奏言”中用了一个故”字和“昔”字,追述承明元年之往事,以“昙曜奏凉州军户赵苟子等二百家为抵户”为例,提出了世宗时代整顿僧法的举措。以此推断,景明年间,昙曜大约已经不在世了

3、极为珍贵的是《广弘明集》卷二十七,录下了孝文帝《以僧昙曜为沙门都统绍》的全文,认真推敲全文,对考证之生卒年大有帮助。兹将诏书全文抄录于下:

“门下,近得录公等表,知欲早定沙门都统。比考德选贤,寤寐勤心,继佛之任,莫知谁寄。或有道高年尊。理无萦纡。或有器玄识邈。高挹尘务。今以思远寺主、法师僧显,仁雅钦韶,澄风澡镜,深敏潜明,道心清亮,固堪兹任,式和妙众,近已口白,可敕令为沙门都统。又,副仪贰事,缁素攸同,顷因曜统独济,遂废兹任。今欲毗德赞善,固须其人。皇舅寺法师僧义,行恭神畅,温聪谨正,业茂道优,用膺副翼,可都维那,以光贤徒。”

很明显,孝文帝的诏书是选用继昙曜之后沙门都统的接替者,昙曜以前沙门统为一人“独济”,孝文帝对此不满,“顷因统独济,遂废任,”故选用两人做沙门都统,一正一副,这就是僧先和僧义,虽然诏书只说了废昙曜的原因是“倾因耀统独济”,而昙曜从和平初年(文成带时期年)任沙门都统到孝文帝时期,已长达30多年,“曜统独济”非一朝一夕之事,孝文帝随时都可以废掉昙曜,可为什么孝文帝偏偏选在这个时机而废掉昙曜而另选他人呢?这里是否另有原因呢?

笔者认为昙曜的重病或者是圆寂很可能是给了孝文帝选用他人的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诏书不写圆寂或重病,是充分表现了孝文帝对昙曜长期任沙门统造成弊端的不满,同时也是对继任者的告诫。

这里的关键是孝文帝的诏书是何时颁发的,可参考的是《广弘明集》卷二十记录了孝文帝批准的《立僧尼制诏》。《魏书·释老志》明确说:“太和十七年(年)诏立僧制四十七条,”可见孝文帝先整顿沙门都统,后整顿众僧尼,是顺理成章之事。

以此推测,孝文帝批准的《以昙曜为沙门都统诏》诏书的时间应和《立僧尼制诏》的时间先后相当,大约都在太和十七年(年)左右,总而言之,太和十八年(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前,昙曜已不在人世大体是可以肯定的。

如果我们假设昙曜以八十岁圆寂计算,他应卒于太和十七年(年)前后,那么约生于年。(北魏永兴五年)昙曜“少出家”。若以10岁假设他出家,约在年(北魏泰常八年)。北魏于太延五年(年)灭北凉,昙曜入平城大同,时年26岁。北魏灭法于太平真君七年(年)昙曜时年约33岁,正是而立之年。昙曜之所以在灭法中如此坚定有着无畏的精神与非凡的表现,就不难理解了。

复法之明年(年)昙曜被命赴京大同,负责开凿云冈石窟第一期工程,昙曜正是不惑之年,劫后余生的昙曜在政治上、学术上、经历上等诸方面更加成熟,完全可以担负此重任,实践也证明,文成帝选用昙曜主持云冈石窟的开凿是成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