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震惊的地方当属龙门石窟!
身为河南人的龙门石窟来了好多遍,这次特意带上了老丈人。龙门石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刻艺术宝库,被称为世界第三大佛教造像群和东方第一佛窟,也是我国乃至亚洲唯一一座具有余年历史的大型石雕佛像群像。每次看密集的石窟都会给人一种内心的刺激,年前的雕像矗立于龙门山之上,似乎摆脱了岁月的羁绊,纪录下古往今来的盛衰荣辱。
也许是因为专业性太强了,龙门石窟在声誉上始终两极分化,不少游客吐槽除石窟之外没有什么可看的东西,从头至尾就是一尊佛像,易产生视觉疲劳。玩着玩着就常常听人埋怨“高什么看什么头啊“,“佛像残缺”.这确实是龙门石窟出了毛病,是龙门最为自豪之处。
遭人吐槽都是佛像龙门石窟是世界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景点之一,年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评价如下。
“龙门地区石窟、佛龛显示出我国北魏晚期到唐代(西元-)这一时期,规模之大、造型艺术之最杰出,这些翔实地记述佛教宗教题材作品,是我国石刻艺术高峰之作。”
其实龙门石窟中除佛像外,还蕴藏着种类繁多的碑刻,趣味盎然的人文古迹和极具传奇色彩的传奇经历。
全龙门现存古碑刻通、遍及山崖各处,包括宋真宗《龙门铭碑》等书法史珍品。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内,是一座以石刻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佛教造像窟,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摩崖石窟群之一,距今已有多年历史。这些碑刻记录了各朝各代的变化情况,还有许多珍稀文献,如药方洞现存块碑刻,记录了多种病症的治疗情况,对后人认识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龙门石窟还是历代文人追捧的“网红打卡地”。白居易住洛阳期间,曾多次和朋友们到过这里,在这里喝酒赋诗,饱览龙门的秀丽风光。他曾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白帝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有多处提到过龙门。但都不是很准确。大概是因为太喜欢龙门,晚年白居易花巨资重建龙门香山寺并整日生活在这里,山上仍保留着香山寺旧址。
宋朝时期洛阳的地位已大不如前,龙门却仍为文人向往之地。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人都曾在此居住过。他们泛着伊河水、爬着龙门山、瞻仰白居易的墓、极尽雅趣。
龙门石窟自身的建造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它不仅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雕塑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中国古代雕刻技术与东方文明结合的结晶。那么,龙门石窟又有哪些特色呢?以最为雄伟的卢舍那大佛为例传说这尊高达17米的巨大佛像就是根据武则天容貌而塑成的,民间也有武则天捐巨款胭脂之说。
这件事真假不可考,但是卢舍那佛像确有大唐风采。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喜欢武则天这个形象的原因吧!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到了一个叫卢舍那的女高僧,她是个很特别的女人。她的头发很长。头上高戴螺形发髻、容貌丰腴圆润、眉弯似新月、嘴角淡淡一笑,既带有男人脸部轮廓也带有女人美丽精致的气质,若看武则天肖像,就会发觉二者确有相通之处。
贵虽是世界文化遗产,但龙门石窟确实存在着旅游开发层面上的自然劣势,如多数佛像历经岁月洗礼、战火摧残,已残败无存,有些佛像仅身无头,极大地影响旅游体验。
幸好卢舍那大佛因为体形太大才免于被盗,成为龙门石窟无愧于“镇馆之宝”之美誉。
洛阳为使世遗焕发生机,同样费尽心思,多年前就已将此地向智慧景区建设,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听得到关于这尊佛的简介。然而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造像越来越多,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损坏,尤其在一些寺庙中更甚。据了解,这些损坏大多是因为年久失修造成的。并为较好地对断裂佛像进行了保护与维修、龙门石窟花了大量的资金,采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文物虚拟修复,运用文献资料重现缺失佛像之真容。
为让大家见识到别样的世界文化遗产,洛阳于年开始打造"龙门夜游",最初采用的是如实重现佛像本来面目,借助现代灯光赋予佛像亮丽颜色,只是后来引起争议较多,灯光设备被拆。
现在新灯光秀公开了,摒弃了以往“着彩衣涂红唇”,改为暖色,赋予石窟另一种柔美与质感。若不是夜晚龙门石窟的模样,推荐一定要去看看,耸立在山中间的卢舍那大佛在暖色灯带的渲染下,呈现出一种金光灿灿、扑朔迷离的纹理,佛像映着伊河水,和月光相映成趣,梦幻而又醉人。
龙门石窟像一杯陈年佳酿,愈品愈香,馥郁妩媚。尤其是那些精美的造像,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不仅雕凿精细、造型生动逼真,而且色彩丰富,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近来不断追寻着《万里走单骑》是综艺中第一个以酒鬼酒专属名字命名的世遗节目、多位明星嘉宾紧跟酒鬼酒步伐参观了全国知名世界文化遗产。
还想通过这期节目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馥郁酒鬼守着世遗。”的作为,使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更为人们所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