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资源 >> 正文 >> 正文

任志民我所知道的鸡鸣山北魏石窟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0/26

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鸡鸣山脚下,有一处不出名的石窟,被当地人称作北魏石窟。因为坐落在鸡鸣山脚下,又被叫做鸡鸣山北魏石窟。

石窟,相传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魏书·高宗纪》记载:“和平元年(公元年)四月戊戌,皇太后常氏崩于寿安宫。五月癸酉,葬昭太后于广宁(下花园)鸡鸣山。”有专家考证认为,石窟的开凿与此有关联。年,石窟被列为张家口市文物保护单位,年10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的位置很隐蔽,藏匿于国道西边的两条铁路线中间,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旁边有一处老院子,而石窟则在院子对面的西侧,一般人不太注意,留心的人能看到有一处文保牌。而现在,由于路面升高,石窟深陷在一个方方正正的大坑里面。在坑的右侧,有一个不规则的石阶,游人可以行走下去。

有一年,我去的时候已经被有关单位用铁链给锁上了。说来话长,也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如果有人想进去观看石窟,只能从上面沿绳索攀岩而下,平常人恐怕不行,只有身强力壮的人士才能享受“如此待遇”。

石窟,坐东朝西,形似马蹄。室内广阔,抬望眼,雕凿有两米高的释迦坐像,形神兼备,只是多年未经保护,风化严重,且手臂残损,手印、衣纹、面相均无从辨认,却仍可看见眉宇间白毫肉髻,螺发高盘。

石窟顶部有八个飞天仙女环绕,周围有天女舞乐像,中间有一组巨大的双匝瓣莲花,尽显佛乐华贵,立体大气。飞天图像形态各异,保存较为完整。石窟上部还有三排小佛像,因天长日久,风化严重看不清楚。在石窟左右壁,雕有造像,更是模糊难辨。

我曾经两次去过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总觉得鸡鸣山石窟的风格与其有些相似,不知是否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无从考证。令我不快的是,在石窟周边很早就有连接大秦和京张“常来常往”的两条铁路,它的“忙碌”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经贸往来,却极大地影响了石窟的保护和传承。

我曾经慕名来到下花园进行“考古”,寻找鸡鸣山北魏石窟,却是因为一次意外事件,一次与北魏石碑的经年“巧合”。

出于好奇,我曾好多次在网上查找石窟相关资料,只是有关记录的文字的确太少,尤是政府层面。当时,只有网友西山老闫有过些许文字,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次,开过了,又往回开。找到后,石窟在坑里……”

近日,大同的“老处长”在东山坡战友群里问起此事,大家开始注意了。鸡鸣山顶的石碑是新立的,记录着北魏孝文帝等皇帝与鸡鸣山的关系。在山顶,立有一块石碑却是残缺不全,什么也看不清楚,估计比较古老,有些传奇故事。

《魏书-后妃传》里讲到:“高宗乳母,本辽西人。太延中,以事入宫,世祖选乳高宗。慈和履顺,有劬劳保护之功。高宗即位,尊为保太后,寻为皇太后,谒于郊庙。和平元年崩,诏天下大临三日,谥曰昭,葬于广宁磨笄山,俗谓之鸣鸡山,太后遗志也。依惠太后故事,别立寝庙,臵守陵二百家,树碑颂德。”记得在年冬季,我被邀请做宣化部队的纪录片。当时,同行的还有一位北京记者一起工作,他确是非常喜欢古玩,正是在陪他玩的时候,于古玩市场上发现过这块石碑。我也好奇,爱不释手。此石碑正是北魏石碑,忽然联想到鸡鸣山石窟的石碑。此原件不在鸡鸣山上,而是出现在宣化博物馆前面广场上的古玩店里,的确被人用一千元买走了。现在如果真有,我觉得也是假的。

据朋友讲,历史上好多碑是阴刻的,而鸡鸣山上的北魏石碑不同的是,他是阳刻的,极其少见,所以价值连城。

如果是现在,肯定没有人敢对文物“下手”进行“买卖”,这是历史,更是悲剧。

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样的偶遇,但愿终生不要被再次看到。

(年5月15日星期三于天津早晨,修改于8月28日早晨)

作者:任志民山西芮城人曾是一名军人现就业于天津市西青区政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