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云冈石窟历经年的沧桑,由于石窟区所处的地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历史上云冈石窟也经历过不同方式的保护与修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得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年以来云冈石窟主要进行了三项本体保护工程,分别为西部窟区防水试验工程、11窟维修加固工程及洞窟除尘。西部窟区防水试验工程:年初,研究院详细调查了云冈西部窟区的地理环境和石窟现状。
经过缜密的设计,做出最终的试验方案,并于4月份全面启动。该工程分两部分:一是进行顶部护坡的防渗处理;二是进行前立壁的加固。年,首先着手于对第11窟进行抢救性保护维修。针对11窟北壁岩石成片状大面积脱落和泥塑壁画残块、剥离、空鼓、起甲、昆虫动物污染等病害,进行全面加固与修复。保护历史文物人人有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