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是佛教东传诞生的第一座大型皇家石窟寺群,是中华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作,对东方佛教发展与石窟寺建设产生过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其碑刻、题记和文献方面的记述阙略,加之千百年来的洞窟崩坍、雕刻风化、寺院变迁,使得我们对云冈石窟的历史知之甚少。所幸八十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为解开云冈之谜,积累了丰富的实物、实测资料;对云冈石窟的开凿、寺庙的布局、功能区的演化、历代僧侣的生活等,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可以说,云冈石窟失却的历史正在回归现实。
第3窟外立壁
云冈石窟的考古工作,从时间上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年和年,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现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云冈石窟调查队,对昙曜五窟窟前、第8窟与五华洞(第9至13窟)前、窟顶部分台地及龙王庙沟寺院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 第二阶段:年至年,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在五华洞前进行了考古清理。 第三阶段:年,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对龙王庙沟西侧石窟窟前建筑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 第四阶段:年至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云冈石窟窟前地面进行了整体清理发掘,并对第3窟窟内及窟顶东部塔基遗址进行发掘。 第五阶段:年至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云冈石窟研究院,对云冈石窟窟顶一区(第39窟窟顶以西)和窟顶二区(第5、6窟窟顶)进行了发掘。 一、年和年日本人的发掘与清理。本综述的撰写主要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科学出版社版的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云冈石窟》第七卷和第十五卷文章。本部分图版所选文物均出自冈村秀典编、朋友书店年版《云冈石窟遗物篇》。线图在原报告或简报基础上进行了电脑重绘。 二、年至年五华洞窟前遗址和崖面遗迹清理。本部分撰写主要依据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云冈石窟建筑遗迹的新发现》,载年第4期《文物》;姜怀英、员海瑞、解延凡《云冈石窟新发现的几处建筑遗址》,载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年版《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一)》。 此次清理主要集中在第9、10窟前庭和前室上方平台、第12窟前壁列柱上方三个区域。 辽金铺砖范围东西长约24.6米,南北宽11米,方砖之下为前庭的原始基岩,南侧残存着砖砌台明、散水。在第9、10窟前室窟顶上方平台新发现了6组排列有序的梁槽,恰好与年日本人发现过的一排紧靠列柱的柱础(穴)遗迹相对应,柱础(穴)与崖壁平行排列,规格不一、大小不等,柱础顶面与铺地方砖齐平,似为一座五开间窟檐建筑遗迹,时代为辽金。而前述七间大殿的8个方柱穴,发现在辽金地砖之下,有的打破了北魏花纹基岩地面,因此该建筑的建造时间,应在“第9、10窟全部雕刻完成之后,辽代之前”。 此外,在第12窟列柱上方清理出石雕庑殿式屋顶,脊饰、瓦垄均较明显。根据前室列柱承托着屋顶,列柱内侧的装饰花纹保存完整,柱头的栌斗、皿板、阑额等,综合推测:洞窟开凿之初,雕刻有石质仿木结构建筑窟檐。受此启发,推广而言,第9、10窟前室上方窟顶遗留的水渠平台,在北魏当年也可能是仿木结构式的石雕窟檐。 三、年龙王庙沟西侧遗址的发掘。本部分撰写主要依据赵曙光《龙王庙沟西侧古代遗址清理简报》,载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编、文物出版社年版《中国石窟·云冈石窟(二)》。 龙王庙沟即云冈石窟第4、5窟间的山谷,山谷北端有清代修建的龙王庙,龙王庙沟即由此得名。 出土的建筑构件有不同类型的兽面纹瓦当、檐头板瓦、板瓦等;生活用品包括白釉碗、白釉盘、瓷枕、黑釉盘、鸡腿瓶、盏托、澄泥砚等;另外还出土钱币三枚,分别为“太平通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从以上瓦的形制以及出土的货币、古砚等推断,龙王庙沟建筑及其使用时代为辽代。 此次发掘的三座建筑基址,厅堂为宗教活动区,蓄水池和僧房为生活区。宗教活动区和生活区的划分,对解读云冈石窟窟前建筑的功能区划意义重大。 四、年至年窟前遗址与窟顶东部塔基遗址的发掘。本部分撰写主要参考年1月16日中国文物报载《云冈窟前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以及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云冈石窟第三窟遗址发掘简报》(载《文物》年第6期)。对第3窟灵岩大阁的历史考证,系张焯所加。 年至年考古发掘,共揭露遗址面积余平方米,包括窟前遗址和窟顶东部塔基遗址。 五、年至年窟顶东周遗址及北魏辽金佛寺遗址的发掘。本部分撰写主要依据云冈石窟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云冈石窟窟顶西区北魏佛教寺院遗址》,载《考古学报》年第4期;《云冈石窟窟顶二区北魏辽金佛教寺院遗址》,载《考古学报》年第1期。 辽金塔基围绕北魏塔基扩建而成,塔基下宽上窄,平面呈八边形,塔基间填砂岩片石和石块等,踏道位于塔基北部,西南至东北走向,上窄下宽,塔基边缘和踏道用砂岩石块垒砌。上面提到的塔身夯土中的“北魏灰坑”,实际属于一个埋藏坑,谓之北魏,仅就出土的北魏泥像而言。我们推测,约系辽代以前或扩建塔时,将散落四周的北魏塔身泥塑捡来合葬,并作为镇塔灵物。 出土遗物有北魏的“传祚无穷”、“万岁富贵”瓦当,以及陶片、石构件、筒瓦板瓦残片、石雕佛像残块和泥塑佛身像残块;还有唐代黄釉罐、青釉盏、复色釉碗等瓷器;辽金时期的兽面纹瓦当、板瓦、檐头板瓦、陶罐、瓷碗、瓷罐等,其中一件绿釉碗底的圈足内刻“枕天/长寺”,另一件陶罐内底亦压印有文字。
石窟东端山顶塔基遗址
云冈石窟窟顶二区佛教寺院遗址中,出土遗迹遗物的时代主要是北魏和辽金。塔基最为重要,是北魏至辽金寺院佛塔演变的实例。铸造场地与辽金寺院建设有关,推测铸件应为寺庙使用的铁钟。该铸造场地遗迹,与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相关记载十分吻合,这是国内唯一发现的一处辽金时期的完整铸造遗址。特别是风箱遗迹的发掘,对研究《天工开物》和冶金铸造史有重要价值。 云冈窟顶寺院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北魏皇家石窟寺的情形,而且有助于理清中国早期石窟寺与西域石窟佛寺的传承关系。山顶寺院作为北魏武州山石窟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最初建筑布局,到后来的衰落与演变过程,记录了云冈石窟的完整历史,仔细推敲研究,可以发现和印证云冈许多失落的史实。该遗址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六、最近新发现 年8月,在五华洞木构窟檐建筑工地前,出土部分墨书“二十洞”、“十九洞”、“十七洞”等标明出土地的石雕残件,应为年日本人在昙曜五窟前发掘出土,后又填埋于此。 年以来,为了防盗和配合石窟抢险加固工程,对鲁班窑石窟进行了清理,出土佛头及千佛龛像、石雕造像、建筑构件等。
作者:吴 娇
编辑:付 洁
责编:张 华编审:王雁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