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山西省图书馆“文旅融合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山西戏曲与文旅”主题讲座。
主讲嘉宾作家、评论家、《映像》杂志副主编王芳老师以《戏曲与山西地理历史——看着戏,游山西》为题,从戏曲故事和发生地出发,对山西戏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解读。
蒲剧《西厢记》——运城永济普救寺
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拷红拷的是真爱也是人心。许多年以来,我们在蒲剧的婉转里体验爱情,在恋恋不舍的送别里渴望美满。
西厢的故事发生在永济,蒲剧诞生在永济。这出戏几百年长盛不衰,证明它跨越时间的巨大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到普救寺去看看,跳一跳粉墙,看看明代的佛塔,体验一下唐代的爱情,当然,还能顺便看一下鹳雀楼与唐代大铁牛。
北路梆子《宁武关》——忻州宁武宁武关
明末,李自成取道山西进攻北京,宁武关久攻不下,用计将镇守的周遇吉及其妻白氏分割开来,其母见宁武已失,知代州更难守,恐周遇吉以己为念,待周遇吉出府后,放火自焚,全家殉节。周遇吉得报,一恸几绝,奋勇出战,亦蹈白氏覆辙,被乱箭射死。至此一门忠烈。
宁武关,是长城文明的一部分。
当长城与等雨线重叠的时候,这条线,适合考察内外长城,考察山西特殊的地理形势,从地理形势中去感知我们深厚的历史。
人们发现,长城是文明的过渡带,是文明交融的一种象征。几万里几千年的长城已经形成自己的长城文化。
晋剧《赵氏孤儿》——阳泉盂县藏山、山西博物院
晋灵公时,大将屠岸贾陷害大臣赵盾,将赵家三百余口斩尽杀绝,连出生仅一个月的赵氏孤儿也不放过。忠义与奸佞较量,智谋与权贵碰撞。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真相告知孤儿,大臣魏绛帮助孤儿灭屠,血海深仇终于得报。
藏孤之地名曰藏山。对于《赵氏孤儿》来讲,时间仿佛从来就不存在,它历久弥新。
盂县城北18公里处,有座藏山,山上有藏孤洞,传说即为当年藏孤处。藏山风景优美,山峰沟壑瀑布洞窟松柏涧水亭台楼阁都有,加上人文景观,确实值得一去。
但近年,又有学者对藏孤处提出质疑,李琳之曾在《中华祖脉》一书中对赵氏孤儿藏孤地提出新的说法,赵盾故里在临汾东汾阳村,这里附近尽是赵氏孤儿的传说,按当年的条件,程婴带着赵氏孤儿逃难,也不可能离都城那么远到阳泉去。
这又是一说,除了到盂山,再去参观山西省博物院,不妨也去晋国几个都城附近考察考察,也是一种新的乐趣。
京剧《文明太后》——大同云冈石窟
晋朝八王之乱后,中国北方经历了“五胡十六国”年战乱,冯太后通过与其子、献文帝拓跋弘为首的保守势力斗争,以致生死对决,教育引导其孙孝文帝,团结鲜卑、汉族等各族大臣,大力推行“均田制”“俸禄制”和“三长制”,使北魏富国强兵走向了鼎盛的艰难历程。山西省京剧院排演的京剧《文明太后》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改革,是个永久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戏有永恒的生命力。而平城最辉煌的建筑云冈石窟,更是荟萃了让人神魂颠倒的各方文化,它最早的开凿者昙曜,来自凉州,石窟也就自然地带有从凉州汇聚过来的艺术本身,也带有龟兹、于阗的文化痕迹,甚至有印度、南亚、中亚的文化光辉,除此之外,石窟还有鲜明的犍陀罗艺术风格。
这些生活在平城的人和留在平城的艺术瑰宝,形成当时浩瀚的宏大的历史回声,这回声将曾经的丝绸之路重新呈现,也是一带一路的前奏。
看着戏,游山西
云冈石窟穿越了时间的距离。而《赵氏孤儿》的艺术光芒,宁武关所代表的长城文化,西厢记所代表的千古爱情都穿越了时间的距离。
一出戏,一个精彩的故事;一出戏,一个著名的旅游打卡地。
看着戏,游山西,你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