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甘肃有座千年石窟,名气不大却是中国石窟鼻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8/6
北京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976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因为纪录片的缘故得知天梯山石窟被誉为是中国石窟鼻祖,然而第一次亲眼所见也是年的一次河西走廊旅行。

天梯山石窟地处武威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北麓,多年北凉王沮渠蒙逊为其母亲祈福在这里开龛造像,请来了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开凿;这个昙曜相信大家不会陌生,他就是云冈石窟的开创者,可见天梯山石窟的艺术造诣一定不差。

经过北朝、隋唐、西夏等相继营建一度繁华,在明正统十三年的《重修凉州广善寺铭》一文中记录,天梯山在明代还有26窟。到解放初期,天梯山石窟仍然存有13个洞窟,分上、中、下三层。

比较遗憾的是年为了解决当地缺水问题需要修建水库,不得已对天梯山石窟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由于13号洞窟内的佛像实在是太大无法搬迁,最终得以保留在原位。

13号洞窟也成为了天梯山石窟景区内最大的看点,整个13号窟龛高30米,宽19米,深6米。龛内现存有7身石胎泥塑。

想要看清这些造像的话,那么最佳观赏点就在新建的观景平台,站在平台上可以一览整个天梯山的美妙之处,山、水、佛、天融合一体,也难怪当时北凉王会在如此宝地选择开龛造像。

转过身来可以看到正中为倚坐释迦摩尼佛,高20米,安然端坐,右手作大无畏印。大佛两侧还塑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南等6尊造像栩栩如生。

造像身后还可以看到色彩艳丽的壁画,猜测应该是明清时期的遗存。不过这些造像经过修复后的现状让我对于有些失望。

不过好在早前也做过准备,那就是在兰州的甘肃省博物馆内藏着不少来自于天梯山石窟的文物,于是带着这种遗憾我坐着绿皮火车来到了兰州,走进了省博。

天梯山文物被布置在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专题展厅内,这些文物主要以彩塑和壁画为主。

其中最让我惊喜的就是北凉壁画,可以看得出来壁画居中的僧人不论是五官还是服饰,和当地河西走廊的本地人有些不同。

这名僧人头上顶着波浪卷发、高鼻深目、耳朵上带着大大的耳环、颈部佩有宽大的白色项圈,凑近看的话还可以看到类似于敦煌早壁画中的凹凸晕染法,可见这组壁画也是深受西域壁画的影响。

再细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身体轮廓用了当时北凉特色的铁线描手法,如此西域和本土相结合的壁画被称为凉州模式。

壁画旁边还有一排排列整齐的佛造像,同样是从天梯山石窟而来的遗存,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彩塑造像面容丰满,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呈现出浓浓的唐代造像典型特色。

通过天梯山石窟景区内的7尊大型造像以及甘肃省博物馆内馆藏的壁画和佛造像,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国早期营建的石窟天梯山石窟对中国后期的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等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往西边也影响到了河西以及新疆地区石窟,成为研究中国早期北方佛教石窟的重要实物。

总的来说当你看完了天梯山石窟景区以及甘肃省博物馆的天梯山部分文物之后,一定会对这座鼻祖石窟甚是惊叹,当然你也会惊讶于如此珍贵的石窟遗存尽然少有人知,不过在我看来这样对于文物其实也是一件好事,静静地去述说着一段辉煌的岁月。

天梯山石窟旅游贴士:

怎么去天梯山石窟景区:推荐包车前往,公共交通的话可以乘坐武威--张义乡村公交,然后在天梯山景区路口下。

其他看点:在武威市博物馆内也藏着一些天梯山石窟的文物,有时间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