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走遍河山行走山西05云冈石窟与佛教中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4/5/3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因受飞天形象的深刻影响,一直梦想着去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首的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走走看看。年上半年,曾经多次进出甘肃,不止一次想去拜谒莫高窟,结果全都阴差阳错,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

想去的,当然不只是神秘莫测的莫高窟,对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同样心驰神往。我曾多次前往洛阳,也曾去过天水,甚至三次乘车路过龙门石窟,无奈身不由己,根本没有机会驻足游览。

还好,我没错过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武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并且两度前往,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作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5万多个。该石窟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早在年12月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其中早期石窟又名“昙曜五窟”,其开创者为北魏时期著名高僧昙曜,正是他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公元年至年,北魏王朝的资助下,昙曜带领工匠们把武周山掀走一半,营造出了一个神彩飞扬、气韵万千的佛国世界。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几厘米,或立或坐、或微笑或沉思,表情极其生动和丰富。

昙曜五窟是帝王象征,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坐像,也就是俗称的“云冈大佛”。这座佛像高达17米,宽额头,高鼻梁,大眼睛,薄嘴唇,大耳垂肩,形态端庄,具有明显的外域佛教文化特征,显示出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

在我看来,昙曜五窟最显著的特征是“非汉化”。那些佛像,包括云冈大佛,无论是体型还是表情,要么像外国人,要么像中国少数民族同胞,并且肥胖者居多,生动体现了佛家心胸广阔、心宽体胖的境界。

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共14窟,造像更为繁华精美。这一时期的石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表现内容更为繁杂,雕刻雕饰更加精美,佛像造型追求工整华丽,呈现出明显的汉化特征。

晚期石窟以小型洞窟为主,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体现了北魏晚期“汉化”改革成果,形成了当时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人说,三世佛坐像的本尊,正是北魏明君孝文帝拓跋宏。这个皇帝自幼喜读汉书,对儒家文化颇为推崇,认为只有彻底抛弃鲜卑族的传统,像水一样融入华夏大家庭,北魏的统治才能千秋万代。据说,他把自己化身雕刻成武周山最高大的佛像,借此向世人表明放眼天下、入主中原的政治抱负。

事实上,雄心勃勃地拓跋宏根本不满足于固守黄河以北的疆域,最终迁都洛阳,成功拓宽了北魏的疆域。之后,他顺应历史潮流,放弃本民族旧俗,冲破重重阻碍,强力推行汉化政策,广兴佛窟艺术,并主持修建了与云冈石窟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洛阳龙门石窟。

至此,中国石窟艺术在造像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石窟艺术的东方风格开始形成,出现了中原化的佛教形象,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佛教中国化的步伐。

年9月4日下午草于河北石家庄,9月5日晨修改完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