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图片 >> 正文 >> 正文

云冈石窟里高155米佛像,原型却是三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3/11/28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文/文化星河

前言: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历史上受到了很多统治者和老百姓的喜爱。但是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四次灭佛事件,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事件。这其中又以第一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最为严厉和残酷,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来镇压佛教。

《魏书》帝纪第四世祖纪:世祖聪明雄断,威灵杰立,藉二世之资,奋征伐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南夷荷担,北蠕削迹,廓定四表,混一戎华,其为功也大矣。

1起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是一位武功赫赫的皇帝,在位期间,击败柔然、攻灭胡夏,统一北方,镇压叛乱,南击刘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北魏太平真君时期,北魏成为了一个一统北方、黄河流域、河西走廊的大国。但是其在位期间,做出灭佛的举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有三点。

第一点,佛教的发展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僧人有着各项的特权,不用交租,也不用服兵役,无形中也就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也和国家争夺了很多的人口和赋税。由于太武帝军事成就多,军事上依赖大量的人力,常常感到人力的不足。于是,控制僧人的数量和佛寺的数量就成了非做不可的事情。

第二点,是太武帝对汉族大臣崔浩的信任,而崔浩是信道教的。在崔浩的劝说下,信寇谦之的天师道,奉寇谦之为“天师”,建立天师道场,并改元“太平真君”。

第三点,太平真君七年,太武帝去关中讨伐叛乱的盖吴,过长安时,在寺院里发现僧人私藏了很多兵器,太武帝很生气,认为沙门与盖吴有联系。在下令清查寺庙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财物,这让太武帝更加对佛教没有好感,于是下诏禁佛。

2过程

太延四年,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太平真君五年,拓跋焘又下灭佛诏,禁止王公和百姓私养沙门。太平真君七年,下诏灭佛,宣布佛教为邪教,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僧人不论老幼全部杀死,禁止佛教的传播。这次灭佛行动,非常惨烈,对于信仰佛教,制造泥、铜等各种佛像的人,也要杀死。

太平真君九年,“天师”寇谦之仙逝。太平真君十一年,灭佛的倡议者汉族大臣崔浩因碑刻之狱,被族诛。两年后,太武帝被太监所杀。这时,所有灭佛的倡导者、执行者,都成为过去了。

3复兴

太武帝太子死的很早,其孙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继位后,于兴安元年下令复兴佛教,接着兴安二年,文成帝下令建造云冈石窟。

4影响

太武帝的灭佛行动,在宗教上是不利于北方佛教的发展的,不利于佛教文化的发展进步。但是实际上,太武帝的做法,是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巩固皇权的。经济上,影响并不算大,但是有利于国家征兵和征税。

结语:北魏文成帝下令开凿的云冈石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其中的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而其中的第18窟,主佛像被认为是以太武帝为原型,高15.5米,其左手抚胸,有人认为是他对灭佛行为心中有愧。

参考书目:《魏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