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来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性格亲和,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以一种关心的态度去对待。有的人性格疏离,对很多事情都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但是对有的事情也会怀有亲和的心态,这是不能直接下定论的。
一个人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的性格。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因为身边大多是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所以大家的相处相对来说轻松一些,只要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他人,也会换来他人同等的对待。
如果一个人的身份不是普通人,有些一定的权力和地位,那么除了相应的平和心态,还要有一定的可以代表身份的态度,可以严格,可以冷酷,这些都是随着不一样的情况而定的。
就像是北魏的一任皇帝拓跋浚,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他冷酷,有的人说他温暖,这是因为在面对着不同的情况下,他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是不一样的。
自幼聪敏,早早登基
拓跋浚,于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二十一日出生于东宫。自幼就聪明机敏,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祖父去哪里都会带上他,因此他还被人称之为“世嫡皇孙”。
拓跋焘曾评价自己的孙子拓跋浚说:“此儿虽小,欲以天子自处。”这其中就有一个典故,《魏书》中在记载拓跋浚时就记录了一个小故事。
太平真君五年,拓跋浚那时只有五岁,当时小小的他跟随着祖父太武帝北巡,恰好碰见了酋帅押解一名奴隶要施以刑罚。拓跋浚见状对他说:“这奴隶今天碰到了我,你应该把他放掉。”于是酋帅只得奉命解除奴隶的绑缚。
拓跋焘听说了此事,说:“这孩子年龄虽小,却俨然把自己当作天子。”是的,当时他只有五岁,就已经以天子自处了。
在他成年之后,每当朝廷遇到大的政事,他也都参议决定。在正平二年(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了当时的皇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的机会借此杀死了拓跋余。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浚为帝。十月初三,拓跋浚在永安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兴安,是为文成帝。
做事冷酷残忍
在拓跋浚也就是文成帝统治时期,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也异常激烈,由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缺少一系列有效的国家政策,官员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而拓跋浚也像祖父一样经常会下到民间巡查拜访,自然也就了解了百姓的一些真实情况。
首先他平反了谋反,以此使社会安定。那时候拓跋浚刚刚登基,地位还是不稳的,于是皇室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
在这场战争中,拓跋浚下令杀死了好多人,其中就有京兆王杜元宝、建宁王拓跋崇与其儿子济南王元丽,还有濮阳王闾若文与永昌王拓跋仁等等,虽然他杀死了众多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是为了巩固统治,他只能这么做。
不仅如此,为了巩固皇权,他还改革了官制,同时在军事上苦下功夫,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他总是立下汗马功劳。
对于那些敌国叛军,他丝毫不手下留情,简直就是杀人不眨眼,能够在有兄弟谋反之时就果断杀死,在有别国入侵时就更不用说了。
他在位期间手段也是很残忍的,对待国事十分苛刻,法律条文很多,这其中就有他在位期间的第四年,民间因为酗酒造成的众多纠纷而迫使他颁布了禁酒令,在条规中拓跋浚明确规定,凡是酿酒、卖酒和饮酒者都处以死刑。
对于官员,他更是苛刻,如果出现了贪污腐化的官吏,他会严刑逼供后给予处分,或弹劾被贬或直接死刑。
对于国家与百姓尽心尽力
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拓跋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人,但是他也有温柔的一面。他继承了祖父的好习惯,经常会去巡游天下,他所到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停下来亲自接见年高的长者,予以关心和照顾,并且会询问百姓疾苦。
他还会亲自到田地里查看情况,如果有常年不更种的或者土地比较贫瘠的,他总是会反思是不是国家的徭役繁重,为此他还特意下诏让百姓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可有一个儿子不必从军服役,他时刻体谅着国家的百姓。
对犯罪之人的惩罚,他下令只要不是大逆不道、杀人之罪,可免除死罪,只要贬谪到边疆戍守就可以。
拓跋浚不同其祖父,他是信佛之人,为了保护佛教与民间信佛之人,他亲自将祖父下令灭佛的召令毁掉,并且下令复兴佛教,使佛教逐渐恢复发展。
同时他还下令建造云冈石窟,这为佛教之物的保留提供了场所。在拓跋浚在位期间,他还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与南朝刘宋、北方各部落都建立和平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可以互通贸易。为了与周围各国的和平,拓跋浚付出了很多。
小结:
拓跋浚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在二十六岁的时候英年早逝,如果他没有在这个正值大好的年纪去世的话,北魏说不定还会有一番变化,只是世事难料。
拓跋浚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也是很有意义的,起码在皇帝这个身份来说,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的。
之所以有的人说拓跋浚是冷酷的,因为在关乎国家大事面前,拓跋浚是没有一丝懈怠,也没有一丝放任的,对于危害国家的人,拓跋浚从来都是严格处置,不给国家的未来留下任何的后患。皇室贵族与官员中一旦有人有错,绝对不能姑息。
但是在面对百姓的时候,拓跋浚则是另外一种性格,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当一个国家富强安康时,百姓们就会安分守己,不给国家带来麻烦。
而且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国家的宽慰的,二者之间相互尊重,这样国家与百姓之间才能实现共赢。拓跋浚的一生做的是否全部都对我们不予评判,但是他这一生的的确确是做了很多有益于国家与天下百姓的事情,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