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提示:农历八月二十八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自古有“凤凰城”的美誉。是北魏拓跋氏入主中原第一都,也是辽金两朝之陪都。其集魏晋风韵为一山,辽金风流为一城,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境。今天,就跟着门道君一起去看看大同吧。大同,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兴和县、丰镇市、凉城县毗邻,西、南与本省朔州市及忻州市的相连,东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及保定市相接;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的大同,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大同之名称,据可靠文献记载,应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开辟雁北,设置云中、雁门、代郡开始。武灵王二十六年(前),赵武灵王北破娄烦、林胡后,在进雁北、内蒙古、河北西北部设置雁门郡、云中郡、代郡,并在阴山(进内蒙古大青山)修筑了赵长城。大同地区属雁门郡,这是大同地区历史上有行政区划的最早记录。之后,它的名字亦更为“平城”、“云中”、“云内”、“恒安镇”等。
大同其城市布局形同凤凰展翅:南关为头,东关为左翅,北关最长象征凤凰的尾部,唯独没有西关。传说古代一位勇士搭箭射掉了凤凰右翅,所以这只彩凤至今无法远走他乡。
大同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大同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
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在历史上曾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清代以前无不派名将镇守,既防外来侵略又保京师安危,被誉为“北方锁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九大古都之一。是大同盆地的中心。为山西省第二工业城市,晋、冀、蒙三省(区)和大同各县的交通枢纽,大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一座历史名城,凝聚了历史上一个或数个朝代的精华和气韵。大同是边塞文化策源地之一,既有中原文化的慷慨大气,又具草原文化的粗犷豪爽,还具有北方人坚韧强毅和浓重的爱国情怀。地域文化不仅催生和孕育了传承久远影响深远的一代代大同人,更形成了大同特色的地域文化。由于长期与北方民族相处共融,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要吸收,海纳百川,世界大同,所以成就了大同文化之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