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开凿石窟的?用什么工具?”
“当时劈山开窟,先炸山吗?”
“佛身上的窟窿眼儿是当年搭脚手架留下的吗?还是枪眼儿?”
……
参观洞窟的游客经常会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出于好奇,有的则完全出于想当然了。
终归,还是因为史籍中关于云冈石窟营造工程方面的信息留下的太少,少得像平城秋日的天,罕见一丝云彩。
年,云冈石窟第3窟新发现未开凿完工的北魏遗迹,成为解读当时洞窟开凿顺序及方法的密钥。
云冈石窟的营造者正史中没有记载云冈石窟开凿时专设了什么组织与管理机构,但北魏徐法智墓志中提到“景明初”为开凿龙门石窟专设了一个名为“石窟署”的部门。
北魏列卿中有“大长秋”一职,本是皇后所用的官属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现在看来,这个官职与石窟营造工程有很密切的关系,参与并主持龙门石窟宾阳三洞营造工程的太监白整、王质都任过此职;文明太后时主管后宫的宠阉抱嶷也曾任职大长秋卿。
北魏太和初另设“将作大匠”的官职,主掌国家营建工程方面的事务,从二品下,地位很高,王遇、蒋少游都兼任过此职。将作大匠另设佐官“将作大匠丞”及根据营建工程项目临时增设的“营构将”“营构都匠”“典作都将”“典作副将”“采材副将”“采材军主”等工官官职,他们都应曾在实际营造石窟过程中发挥过作用。
北魏时期的工匠,作为杂户之一,身份极其卑微。国家法令对这一群体设有严格的限定,凡工匠,必须子承父业,世代不得改变匠属身份,不许读书就学,以防“滥入清流”,甚至不能与最普通的庶民通婚,因为他们连“民”都算不上。
开凿石窟的工具说来也奇怪,近百年来,在云冈石窟的多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石灯、石钵、陶盆、陶罐等日用器物数不胜数。唯独不见一件雕凿石窟时遗落的工具,哪怕是一件废弃了的凿具。
有一天,这个空白被一位细心的女学者填补了。
方山永固陵位于大同市镇川乡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是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的陵墓遗址。陵墓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冯太后死后葬于此处。墓室内出土了大量的北魏石雕精品,还有一些铁器。
这珍贵的12件铁质工具,最初却被误以为是铁矛与铁箭镞。后来,王雁卿研究员敏锐地发现了发掘简报中的错误,将其纠正为雕凿工具,分别为双面开刃的平头凿、尖头四棱圆锥体形的尖头凿、刃口呈圆形或半圆弧形的圆头凿以及带銎口的尖头錾,凿的尾端原先大多插入木柄内,现均已朽蚀。
很显然,这些凿具不属于开山斫石的大型工具,半圆凿刃薄,恰可雕饰衣纹与细部;尖头凿主要是剔刻狭小角落的细纹;平凿则用以磨光做细加工。
图4大同北魏方山永固陵出土的平头凿(图4—9由王雁卿提供)图5永固陵出土带銎口尖头錾图6永固陵出土各式凿图7永固陵出土尖头带槽凿图8永固陵出土尖头錾图9永固陵出土的圆头凿方山永固陵的修建时间约为云冈石窟开凿中期,因此,这里出土的几件雕凿工具尽管数量不多,但也足以代表当时镌凿云冈石窟造像的基本工具。况且不排除来自云冈石窟的工匠直接参与了方山永固陵的建设工程的可能。
开凿石窟的方法毫无疑问,开凿石窟的第一步是勘察选址,第二步是削山为壁,后者在石窟开凿过程中最为艰巨。
云冈石窟早中期洞窟基本上是从武州川北岸断崖开始斩山的,由上而下呈阶梯状推进,其间形成的每一级台面刚好是工匠的作业面。云冈石窟中等规模以上的洞窟都具备明窗,工匠先从明窗掘进,尔后逐步凿出洞窟的内部空间,最后开窟门。
图10石窟开凿步骤(改自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云冈石窟》实测图)图11营凿外壁及由明窗掘进窟内示意图(采自吉村怜.天人诞生图研究[M].卞立强,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在没有现代灯光照明条件的古代,巨大的石窟主要依赖明窗解决采光问题。为了通过明窗将凿出的石料向外运出,云冈石窟形成了“门小窗大”的特点。
云冈石窟第3窟是未完工洞窟的典范,窟内高低不平的地面到处是揭取岩石后留下的矩形或圆形凹坑,还有已经分割成矩形或圆形但未搬运出去的石块。
△第3窟岩石切割遗迹分布图(采自张焯,王恒,赵昆雨.云冈石窟全集:第一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7.)
根据第3窟北魏未完工基岩遗迹来看,当时取石完全是有计划、有秩序、有层次的。揭取矩形石料的方法是,先在岩面上凿出纵横交错的“田”字形沟槽,选择石块的一端,在原已凿就的沟槽基础上再斜向凿出倾角为三四十度的沟槽,然后打入铁楔,用撬棍顺着岩石的自然纹理撬起。
图13第3窟“田”字形岩石切割沟槽(赵钢摄)图14第3窟圆形基岩揭取后遗迹(张海雁摄)图15第3窟主室窟口的坡道(张海雁摄)对于大型洞窟来说,由于内部空间掘出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大量向外运送的石头,斩山的速度往往要根据洞窟的掘进进度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3窟后室东部,由窟内向窟门外形成一个内高外低的斜坡,就是为清运石料及碎石预留的滑道。
洞窟内部空间形成后,就该进入实际雕刻造像阶段了。
(以上内容内容摘选自《云冈石窟之谜》/青岛出版社,文章有删节)
迎圣于西·云冈石窟选址之谜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昙曜身世之谜
滴血的莲花·第11窟停工之谜
……
更多谜团有待揭开……
赵昆雨员小中著
青岛出版社
本书从九个“云冈石窟之谜”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对云冈石窟进行了较细致的解读,揭开了云冈石窟的选址、第20窟的崩塌、昙曜的身世等尘封千年的历史面纱。“解谜”的过程便是带领读者走进、了解、从更深层次领会云冈石窟雕凿背后的精神和内涵的过程。该书设计考究,文字深入浅出,延展性强。
欢迎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