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民族融合见证之云冈石窟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5/4
北京皮肤病哪里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5.html

对于石窟文化,最初了解的是敦煌,或许是其多灾多难的经历,让人惋惜不止。随后知道中国四大石窟: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这些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见证着佛教东传与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

来到大同,不容错过的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年~公元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摘自百度百科)

千秋兴衰,尽在帝王一念之间。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摘自百度百科)

云冈石窟的造像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摘自百度百科)

石窟文化始于印度,东传中土后,历代崇信佛教的帝王,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弘扬佛法,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精华,在中土得到了发扬光大。大同是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汉族与游牧民族战争与经济文化交流的边界,石窟雕刻的造型,融合了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精髓,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战火洗礼,石窟历遭毁坏,大漠风沙的侵蚀,让石像饱受风化的威胁。然而即便如此,当我来到这佛教圣地跟前,依然产生一种震撼的心情。

气势宏大的礼佛大道

憨态可掬的六牙小石象驮负着吉祥神柱,非常的精致。据说石象是印度教的吉祥物,底座的人物是鲜卑族。六牙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代表佛家六种修行方式。

山堂水殿也就是灵岩寺建筑群是一片建造在水中的规模恢弘的亭台楼阁,置身其间,恍若仙境!

云冈石窟是我去过国内管理的非常完善的一个景区,如果你想感受这圣地的庄严,可以花20-30分钟徒步从门口走到石窟跟前,如果你体力不佳,也可以景区内的电瓶车直接来到石窟跟前。石窟内安静祥和,参观的游客也极少喧哗,或许是这圣地肃穆的氛围,让人敬畏。

景区对石窟的保护措施很完善,围上了木制的栅栏,既不突兀,也保护了佛像,而体贴的智能化景区建设,在每一个重要的景点都贴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