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蔚为壮观的佛教艺术宝库
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体验佛教石窟魅力感受传统文化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历代开凿修建,遗存至今,已有年历史。
沧桑的时光变幻,大而同的气候、地理、环境却让石窟至今保留完好,弥足珍贵。历代兵灾、地震、战争、动乱、灭佛,我国留存的明代以前建筑较为罕见,而山西表里山河,易守难攻,以及相对边远,远离政治、经济中心,也让一些古代建筑在这里得以保留。
中国旅游说中国地面建筑看山西,地下建筑看陕西,其实陕西的皇陵大多被盗掘,没有发掘的现在也是保护性的政策,你很难看到什么皇陵、王陵,只能是看看博物馆的文物和封土、遗址、墓葬石雕。
石头千年、万年也不会腐蚀、消亡,古代西方人用大理石修建,心理或者文化追求建筑的不朽和保存。而中国人古代习惯土木建筑,木结构偏多,所以得以留存的明代以前建筑极其稀有。
能留下来的大多可能就是石雕、石刻,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罕见地保存完好的大型石雕建筑群,也是久负盛名。千年时光流转,时间在这里留下了沧桑,却也让那些精美的佛像、雕刻蒙上了古意盎然。
高古趣味也好,异族文化、外来文化和汉族文化的交融也好,北魏统一北方以后,推行汉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云冈石窟也可以看到这些变化和时间经纬度。
南北朝是中国罕见的大动荡和黑暗时代,国家分裂,征战不休,宫廷政变,社会动荡,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中国的人文化是和谐,也是大一统思想,因为分裂、动荡带给整个中国的是无数离丧的悲剧,以及无数生命的逝去,以及文化、财富的浩劫。
北魏统一北方,政治相对安定,推行佛教,开始大规模雕琢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一样,工匠、艺术家、画家、设计师们寄托了永恒的观念,以及对于未来的期盼,和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在时间里,人生是短暂的,但是艺术和美是永远的,可以生生不息,而文化也可以传承不朽。
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云冈石窟,说统治者把雕塑雕刻成他的样子,幻想不朽,但是时间和历史会证明一切。现在想起来,北魏一些统治者的文治武功,也是有历史功绩。封建王朝无论兴旺如果说百姓皆苦,一个安定、富足、相对开明、统一的朝代,对于古代人民或许是好事。
佛教自西土而来,最终比较印度化,所以在云冈石窟的早期石像里可以看到很印度的元素,到了中期,由于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则可以看到比较汉族的美学色彩,到了晚期,民间供奉的雕刻,则骨骼清奇、清瘦和枯瘦,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汉化审美观照。以瘦为美,宋代如此,个别贫弱的朝代和时期,或许部分人审美也是畸形。你要是盛唐,自然就是雍容华贵,富态丰满为美。
徜徉云冈石窟,时间在这里凝固,建筑和雕塑就是凝固的美,把时间定格,年前的工匠的劳作保存了当时的审美、艺术进化,也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
云冈石窟有宏大壮观的大佛,也有趣味横生的小品,有小佛龛和小佛像,流云、飞天、武士、力士、菩萨雕刻或者雄浑或者瑰丽,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这是一个时代给予中国文化的印记,也是一个乱世,工匠和百姓对于盛世,对于和平,对于统一的期盼,更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西方的,东方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族的文化在这里统一、和谐、交汇,所以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艺术高度。
国家不幸艺术幸,历史往往如此,饱受磨难的无名工匠,和尘世里辗转的人们用雕刻和造像表达了对于艺术的理解,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幸福的期盼,那些佛像的微笑,那些金刚的怒目,那些菩萨的仪态,包括洞窟、立柱、纹饰,都值得你细品、膜拜。
云冈石窟是一个宝库,也是一个灿烂的奇观,让你震撼,也让你沉醉,惊讶古人的智慧,也钦佩中国人的执着和坚毅,数百年如一日地在坚硬的山崖开凿洞穴,雕刻石像,如此浩大的工程,也需要财力,需要耐心,需要运营。在这个奇观旅游景点,你也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古代佛教艺术、石窟、造像、雕刻的壮观和独特、奇妙!
文|苏白传媒现代印象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