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云冈石窟云上游以数字化技术助力文物保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1/20
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0/5709508.html

出山西大同城区,一路向西,来到武周山南麓,气势恢弘的云冈石窟就矗立于此。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以其形态多姿、色彩艳丽、形象壮美而闻名于世,堪称我国古代建筑与雕刻史上的巅峰之作。

多个春秋的时间跨度,云冈石窟饱经沧桑。风化,是不可移动的石质文物保护难以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作为石窟艺术的瑰宝,云冈石窟该如何有效应对风化的影响,让其保存得更为长久?

高精度信息采集,保护从“粗犷”到“精准”

走进云冈石窟,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一处洞窟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影像数据采集;洞窟里,高像素数码相机、站式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仪器正在采集各类数据。

“云冈石窟的保存环境是开放式的,不可能隔绝与外界的水汽交换,这给石窟和雕像留下了千年的印记,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伤痕。”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说,“当前,我们正在对云冈石窟进行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将为云冈石窟的长久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云冈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对云冈石窟进行信息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会发现石窟和雕像的细微损伤和潜在风险,有助于及时进行修复和排除。之后,还将对采集到的高精度数据和信息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数据库中“还原”云冈石窟,为石窟保护、修复乃至重建提供强大的数据和形象支撑。

工作人员坦言,云冈石窟有大小造像5.9万余尊,因其体型巨大、结构复杂、雕刻精美,造成采集的数据量巨大,数字化处理的时间较长。这意味着,完成云冈石窟的全部数据采集、数字化处理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工作,是实现云冈石窟的信息精确、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的基础性工程。”张焯介绍,“目前,整个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1/3。”

近年来,云冈石窟先后实施了保护维修、洞窟调查、监测系统建设、防水工程、文物数字化采集、3D打印等项目。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云冈石窟的保护从“粗犷”到“精准”,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的齐头并进。

▲5月11日,工作人员在云冈石窟第17窟通过近景摄影测量技术采集影像数据。(图片来源:新华社)

石窟艺术走上“云端”,探索展陈和保护方式

云冈石窟的第十二窟内有数十件乐伎、乐器雕刻,有“音乐窟”的美誉,广受国内外各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