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云冈石窟 >> 云冈石窟优势 >> 正文 >> 正文

那一夜笛声悠悠和铃央央梵音妙曲自千

来源:云冈石窟 时间:2022/10/26
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5/9229355.html

那一夜、古韵悠悠之笛音、金音铮铮之铃声穿越千年时空自北魏云冈石窟内华丽响起…

驰名中外的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年1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传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帝一日外出,他的御马咬住了一个和尚的衣袖,这个和尚就是昙曜法师。昙曜法师被御马咬住,因此与皇帝结缘…也就是这位昙曜法师向皇帝提议在武周山一带开凿佛像、弘扬佛法……于是就有了我国古代四大艺术宝库之一的云冈石窟!

《博物奇妙夜》古文物鉴赏家,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国乐大师方锦龙先生、藏族青年歌手阿兰和金牌戏骨王劲松相约走近云冈石窟之“音乐窟”带领大家一睹精美绝伦的北魏皇家洞窟…

云冈石窟之音乐窟以雕刻精美、音乐歌舞场面恢宏壮丽而著称于世。马未都先生与方锦龙先生尽管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依然每每被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华美浪漫的艺术氛围而深深感染着…

第十二窟共有四组乐器图像:14身天宫乐伎、17身供养天乐伎;以及10身飞天乐伎和7身高浮雕逆发夜叉伎乐。所用的演奏乐器有13种。众多随着音乐翩然起舞的飞天舞伎更是千姿百态、美轮美奂,千年前北魏皇家音乐盛宴的气势恢弘再现于这洞窟之内…

国乐演奏大师方锦龙对乐伎手中的乐器如数家珍,喜爱备至。兴起时更是用一把自己制作的仿唐代五弦琵琶即兴弹奏起来——“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北魏时期流行的龟兹乐、西凉乐优美旋律在大师的琵琶之上瞬间铮铮流淌出来…

自称对音乐不甚了解的马先生却挡不住对音乐的喜爱,直言自己最后悔的事情是没有在年轻的时候学一种乐器。但是他觉得最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古代音乐传承下来的太少,北魏乐府诗集共十五首曲目,只有其中的一首《雀劳利》流传下来: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

梵音仙乐环绕、歌舞升平的音乐艺术盛宴的图像带给我们莫大的视觉享受,那么来自方锦龙大师的一只7千年前的骨笛激情奏响深深震撼了人心;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手持一只唐代的佛铃和着笛音轻轻摇动;霎时间金音汤汤、和铃央央;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不知是那千年的音律伴着岁月风沙向我们诉说还是我们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千年前的一场场音乐歌舞盛宴之中而心旌荡漾、无法自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