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眼中的大同
只是北上内蒙、东达北京的中转站
这座晋北的名城,远不止如此
郊外异域风格的石窟
峭壁之上的悬空寺
山岭与草原之间
有着豪爽厚重的边塞气息
农耕与游牧的交界带
大同,自古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带,对于中原王朝,这里北部边塞重镇;而在牧民族的眼里,这里是繁华的商贸中心。
平城时代的北魏石窟
城西的武周山南麓,是北魏王朝开凿的云冈石窟。石窟的开凿,始于王朝建都大同期间(-年),那时的大同叫:平城。
融合了众多文化艺术特征
和后期开凿的洛阳龙门石窟不同,云冈石窟不仅有中国传统艺术风格,也融合了古印度、西域和中原各民族的艺术特征。
北魏早期艺术的简洁干练
不少塑像面部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保留着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印度人的面部特征。
塑像的衣饰线条,也不似龙门石窟那般柔和,而是透着北魏早期艺术的干练。
分为景观区和石窟群
景区分为景观区和石窟群,其中,石窟群无疑是最大的看点。
整个石窟群自东而西依自然山势分为东、中、西三区,目前对外开放的洞窟大约40个。
从东往西游览参观
比较传统的参观路是:东部的第1窟开始,依次往西直到第45窟结束。
若参观时间在两小时左右,一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第9-13窟)和昙曜五窟(第16-20窟)。
游玩小贴士在游客中心请一位导游为其讲解,大部分游客是看不懂的。新景区是按照北魏原貌复原的,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直接乘坐电瓶车前往石窟群,或选择步行(约1公里)。
辽金时期的寺院
大同的市区,也会给你很多惊喜。始建于辽金的寺院,由于战火等因素,国内并不多见,华严寺/善化寺,不能够错过。
始建于辽代的华严寺
与中原常见的“坐北朝南”的寺院不同,它是坐西向东,这与契丹民族崇拜太阳、以东方为上的信仰和习俗有关。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善化寺最大的殿宇,建于辽代,金代重修。薄伽教藏殿,是寺中唯一尚存的辽代建筑,殿中的31尊辽代塑像尤为珍贵。
辽、金时期重建的善化寺
始建于唐代,后毁于战火,如今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和很多寺院不一样,善化寺没有独立的山门,它的“山门”是与天王殿合二为一。
天王殿建于金天会、皇统年间(-年),是我国现存金代佛寺中面积最大的山门殿。
令狐冲的北岳恒山
大同市浑源县城南的恒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中的北岳。
山中不仅风光优美,也是重要的道教发祥地,相传“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得道的。
神奇的千年古寺
恒山脚下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
唐代诗人李白在游览过悬空寺后,笔写下“壮观”二字,写完仍觉得不够体现自己激动的心情,又在“壮”上多加了一点。
悬在陡峭的崖壁上
来到恒山脚下,远远可以看到悬在半山腰的悬空寺,整个寺院悬在陡峭的崖壁上,利用峭壁的凹凸部分巧妙地依势而建,显得格外错落而有节奏感。
凭空浮在半空中
寺院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寺院布局,建在山崖间。
第二、第三部分则是真正“悬”在崖壁上,两部分之间连接的木栈道更是好像凭空浮在半空中一般。
土林诡异的地貌
从市区前往恒山的途中,不妨先去看看大同的“土林”,当地人叫“石板沟”。
在阳光照射下,土林呈现出不同的风采。土林的“出世”,得益于一名摄影爱好者。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了土林诡异的地貌,走进土林,一时很难明白自己是登陆了火星,还身陷魔域仙界。
与水域相交织
土林的南边伸入到一片的宁静水域之中,站在岸边眺望,在水光倒影中的土林,更是扑朔迷离恍如梵界。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436.html